要在1977年底恢复高考,当时时间紧,任务重,阻力也大。邓公就对教育部长说:如果还不能理解,按兵不动,就准备改行。最终,在邓公的全力推进下,克服重重阻挠,终于出台了《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1977年7月,邓公第三次复出。复出不久,就着手开始拨乱反正。他认为,国家如果想要实现改革开放,就必须要有大量的人才。
于是提出了恢复高考制度的设想,想要通过高考来选拔国家急需的各条战线的人才。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随着运动的全面而深入的开展,高考就自然中断了。到1972年,中央决定废除从1952年开始到1965年,进行了14年的高考制度,改为推荐上大学。
变成了自愿报名和群众推荐,再由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取消了对文化课的考试。录取的学生称之为“工农兵大学生”,或“工农兵学员”。
由于不需要考试,破推荐的这批人,主要是各级干部的亲属或者关系户,真正是工人和农民的不多。
在从1972年到1976年的5年时间里,共招收了约80万人。学生入学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工农兵被推荐到大学读书,其实是“上管改”。
所谓的上管改,就是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这批大学生到文革结束后,承认大专学历。
但不久后,他们就陆续被高考以后的大学毕业生,从重要岗位上所取代了。朋友们觉得那时候的工农兵大学生真实水平如何?
1977年8月,教育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
邓公指出,国家要发展,教育必须要做出改变,如果人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将会阻碍国家的发展。要在1977年底恢复高考,当时时间紧,任务重,阻力也大。
邓公就对教育部长说:如果还不能理解,按兵不动,就准备改行。最终,在邓公的全力推进下,克服重重阻挠,终于出台了《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意见》指出: 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青年,和应届学生,只要满足年龄和身体条件,就可以参加高考。家庭出身不好的人,不唯成份,重在政治表现,同样可以择优录取。
这在当年由于“文革”刚结束,在有些地方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直到1979年,党中央取消成份以后才真正落实了。
当年高考是由各省自主命题,文理分科,受到了群众的一致欢迎。第二年开始实现全国统一命题。1977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高达570万,录取人数不到20万人。录取比例仅为29 : 1。
后来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当年的考生参加现在的高考,大部分都能够考上985大学。
那时主席都提出了“要限制三大差别”。可见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工人之间差距有多大。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住居地和职业。可在当时,农民想进城市当工人,简直是不可能。
而考上大学以后,农村户口立即转为城市户口,而且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朋友们觉得那时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含金量有多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层次人才?
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为国家建设持续选拔输送了大量人才,也真正实现了社会公平,留给了平民子弟一条上升之路。得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成就人生。
这批人没有辜负时代的期望,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以让国家迅速掘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为了纪念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就从1978年开始,把高考时间定在每年的7月7日(和8日)。
后来由于考虑避开内地的炎热,又提前了一个月时间。到了每年的6月7日和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