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二年(1638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陈廷敬出生于山西泽州府阳城县中道庄(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字子端,别字樊川,号说岩,晚年号午亭山人,山西阳城人。
明崇祯十二年(1638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陈廷敬出生于山西泽州府阳城县中道庄(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字子端,别字樊川,号说岩,晚年号午亭山人,山西阳城人。
从明朝嘉靖到清朝乾隆两百余年间,陈氏家族接连四代出现了“九进士,六翰林”的盛况。
在皇陈陈氏祠堂有一副对联写道:“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便很好地证明了皇城陈氏家族在明末清初已经成为山西著名的科举望族之 一。
明崇祯十六年(1643),陈廷敬“六岁以塾师受句读”。七岁便以薛瑄为师,这为他日后研究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顺治二年(1645),陈廷敬九岁作诗并有名句:“《咏牡丹》绝句云:‘牡丹后春开,梅花先春坼。要使物皆春,定须春恨释。’
太夫人张氏异之曰:‘此子欲使外物皆其所耶!’”九岁便有如此气度,“识者以是知公后日必为名宰辅也。”
见到陈廷敬有如此之高的学问,塾师王先生以“非我所能教也”为由,辞去塾师之位。此后便跟随父亲陈昌期及堂兄陈元修业。
顺治八年(1651),十四岁的陈廷敬应童子试,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一,座师为张四教。
顺治十四年(1657),年仅二十的陈廷敬考中举人,此年主考官为唐赓尧。
顺治十五年(1658年)四月,陈廷敬中进士,该场考试的主考官是傅以渐和李霨。
同月陈廷敬选为庶吉士进入翰苑学习满文,后因在散馆考核时夺得头魁被授秘书院检讨,与李天馥、崔蔚林等著名文人为同年。为了与同馆的顺天通州的陈敬区别,顺治帝赐名廷敬。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康熙皇帝即位,授起居注日讲官,累迁翰林院侍讲学士,掌院学士,日值弘德殿讲经,深受康熙皇帝器重。
康熙元年(1662年),因母亲张氏身体抱恙,陈廷敬请假回家4年。
康熙六年(1667年),在京为官的陈廷敬与礼部尚书、诗歌大家龚鼎孳发起结诗社,参加者有王士禛、汪琬、程可则等著名文士。
康熙十年(1671),魏宪选编的《(清)百名家诗选》印行。
其中第十六卷是《陈说岩诗选》,共选陈廷敬诗六十九首。
同年六月,由王士禛荟萃、吴之振刻印于嘉兴吴氏的宋琬、曹尔堪、施闰章、沈荃、王士禄、程可则、陈廷敬、王士禛的《八家诗选》问世,其中陈廷敬《说岩诗选》收诗二百一十四首。
康熙十二年(1673年),转侍读学士,充武会试副考官。同年王士禛辑的《感旧集》收陈廷敬诗二十六首。
康熙十四年(1676年),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
康熙十七年(1678),陈廷敬正式入直南书房。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陈廷敬充会试副考官。
时副都御史余国柱以滇南平定,请厘定乐章。礼部、翰林院会议,郊坛宗庙仍循顺治元年之旧,朝会燕飨宜更定。陈廷敬撰拟十四章,旨下所肄习。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元月,授左都御史兼管户部钱法,疏请改官钱以杜私铸,免铜税便民采矿。
定朝廷服制,禁奢靡之风。慎选督抚,以公心爱民勤政廉洁为准。严饬地方公开赈灾钱粮账目,杜绝污吏贪侵害民。
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正月二十四日,陈廷敬上《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指出:“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当先使俭。”
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
同年又上《抚臣亏饷负国据实纠参疏》弹劾王继文,认为他在战时不用捐纳粮草,却动用库银,大军凯旋之后又将所存谷米以官俸抵给本省官员,前后银数相差九十万两之多。
弹章一上,王继文罢官,史书记载:从此以后“风纪整肃”。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月迁工部尚书,与学士徐乾学奏进《鉴古集览》,被康熙嘉纳浏览资政。奉诏任纂修《三朝圣训》《政治训典》《方略》《大清一统志》《明史》等书。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亲家张汧任湖广巡抚时,山西道御史陈紫芝疏劾张汧“位任未久,黩货多端”。兵部尚书张玉书趁机弹劾与张汧有亲戚关系的陈廷敬。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四月,张汧因“贪污银九万余两”而被处绞。陈廷敬向康熙皇帝上《俯沥恳诚祈恩回籍以安愚分疏》,向皇上谢罪,恳请回家守孝。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九月,高士奇疏弹劾徐乾学。康熙皇帝深知徐乾学、高士奇招摇多事,遂遣徐、高二人出京。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二月,就在徐、高二人被迫离京后不久,陈廷敬又被起用为左都御史。同年,孙鋐辑《皇清诗选》问世,收入陈廷敬“有关风教” 之诗三首。
该书卷六收陈廷敬诗《为钱宫声题周静香画松屋图歌》,卷十七收《寄杨松谷邺下》,卷二十五收《冬夜怀故山》。
康熙三十年(1691),陈廷敬任会试正考官。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四月,拜陈廷敬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值讲经筵。有《三礼指要》《老姥掌游记》《午亭文编》《陈说岩诗》等。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召江南士子试于杭州、苏州、江宁,陈廷敬与大学士张玉书、掌院学士揆叙奉命阅卷主持该年会试。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朝廷以张玉书、陈廷敬为总裁官成立编书机构,与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开始编撰《康熙字典》。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一月,陈廷敬以耳病乞休,皇帝依允。陈廷敬入禁苑谢恩,康熙帝谕曰:“卿是老大人,是极齐全底人。”
同年,吴蔼辑《名家诗选》选陈廷敬“真学问、真性情”诗 十首,排名为第五位;刘然辑评、朱豫增辑的《国朝诗乘》卷五选录陈廷敬 诗二十九首;陶煊、张璨《国朝诗的》,选陈廷敬诗十三首。
康熙五十年(1711年)五月,大学士张玉书去世,李光地疾未愈,陈廷敬再次应诏入直办事并主持字典的编修工作。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陈廷敬病重,康熙皇帝令太医院诊视。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十九日,陈廷敬因病去世,谥文贞。
据《清史稿》中载康熙皇帝“深惜之”令各部院满、汉大臣前往吊祭,并亲笔写下了挽诗:“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
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
乾隆时期的文学家沈德潜评陈廷敬曰:“五语表其奏疏光明,贤于孔光削草之媚。六语表其持躬洁白,同于寇莱公行己之清。‘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魏野呈莱公语也。”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康熙字典》编撰成书,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
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是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