睥睨天下什么意思(睥睨天下出自哪里)

睥睨天下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pìnìtiānxià。形容轻视一切,同傲视。出自郭沫若的《雷电颂》“屈原手足以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睥睨天下,这个词语出自古代汉语,意指高傲地俯视整个世界,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具有非凡的才能、地位和影响力。在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和文化中,这个词语多次出现,成为了一种象征权力、地位和尊严的象征。本文将从睥睨天下的起源、意义、历史背景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来探讨睥睨天下的起源。睥睨,意为高傲地看,天下,即整个世界。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公子纠曰:‘吾闻君子之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吾有土地之富,人民之众,足以睥睨天下矣。’”

这里的“睥睨天下”是用来形容公子纠拥有的土地、财富和人民,使他有资格傲视群雄,成为一方霸主。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睥睨天下的最初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地位,可以傲视群雄。

其次,我们来探讨睥睨天下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睥睨天下这个词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地位和影响力,也可以用来赞美一个国家的强大和繁荣。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用“睥睨天下”来形容项羽的英勇和霸气:“项羽乃大呼驰下,骑司马赤泉侯人马俱惊,莫敢追者。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这里的“睥睨天下”是用来形容项羽的英勇和霸气,他虽然失去了江山,但他的英勇和霸气仍然让人敬畏。

再次,我们来探讨睥睨天下的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许多英雄豪杰都曾被称为“睥睨天下”。这些人物往往具有非凡的才能、地位和影响力,他们的名字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意为“开天辟地的皇帝”,他的权威和地位使得他可以睥睨天下。又如汉武帝刘彻,他在位期间国家强盛,疆域辽阔,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的威严和地位也使得他可以睥睨天下。

最后,我们来探讨睥睨天下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睥睨天下这个词语已经不再局限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具有非凡的才能、地位和影响力,而是更多地用来表示一种自信、自强和自尊的精神。

例如,在商业领域,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具有“睥睨天下”的气质,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在体育领域,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也具有“睥睨天下”的气质,他们在比赛中勇往直前,永不言败,最终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总之,睥睨天下这个词语在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和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它既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地位和影响力,也可以用来赞美一个国家的强大和繁荣。在现代社会中,睥睨天下这个词语已经不再局限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具有非凡的才能、地位和影响力,而是更多地用来表示一种自信、自强和自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