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庐山真面目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事物的真正面貌或本质。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沙白日远烟,庐山真面目。盖此身外事,更无甚与为。”描述了在离别时,诗人望着自然风景,感慨万千并领悟到事物背后的本质和真实面貌。

唐代诗人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在游玩庐山感慨庐山的风景变幻莫测,作诗一首《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这首诗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强烈吸引我去看看庐山的真面目,于是趁着清明节回乡扫墓时机,准备顺道登一趟庐山。

虽然我的家乡离庐山并不远,但是上大学之前因为功课紧张从没去过庐山,上大学之后久居北方,也很少有机会来江西,因此几十年来竟然错过了庐山。

本来我想先去南昌参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人民军队的诞生地,后两天再去登庐山。但是行程发生了一个小变故,因为天气预报后两天有雨,不适合登庐山,为了不错过这次登庐山的机会,我于是修改了行程决定先去庐山。

早上六点钟左右火车到达九江,本来查好了有一公交线路直接去庐山北大门,反正时间还早我也不着急,于是就在公交站等这趟车,谁知等了很久还不来,一查才知道这趟车直到上午8点钟才发车。

于是决定还是用高德地图叫车去庐山北门,叫车很方便,高德平台汇总有几十家经营出租车的公司,一发订单一分钟不到就有司机响应,还真不远,7点多钟就到了庐山北门,可能现在并不是旺季,人非常少。

通过景区自助购票机购买了门票和旅游车票,非常方便,门票160元,车票90元,完美错过了庐山免门票的时间。这也让门口那些招揽生意的导游很郁闷,找他们问进站口,也给你瞎指。

好不容易找到二楼进站口,前趟车刚发车,工作人员赶紧联系前车停下来,带我去追前车,这倒是挺好的,一分钟时间也没有耽误。

庐山可以乘坐私家车上山,也可以乘坐旅游车,还可以坐缆车上山。旅游车票价90元包括上下山和七天的景区交通票,可以在任意景点之间乘坐,算起来还是很划算。

景区交通管理非常规范,有工作人员负责给联系组织上车,而私家车上山,一些旅游点不能去,很不方便。上庐山的路全是盘山公路,绕过来绕过去,几乎没有直路,师傅常年开车十分娴熟,弯来弯去,恰到好处,有惊无险。

一开始在山脚下是云雾缭绕,什么也看不清。随着山路盘绕向上,海拔上升,天高云散,山景逐渐豁然开朗了。

山上气温也比山下冷多了,好在我早有准备,及时添加了防寒衣物。等汽车登上了山顶,庐山也渐渐露出了真容,可以看到山下云海层层叠叠,心旷神怡,果然是一派好风光。

上山都要到达牯岭镇这个地方,英文是Cooling的意思,老外取名很直接,庐山确实夏天很凉快,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牯岭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最多是旅馆和餐厅,也有书店和超市,还有一家电影院一年365天就放映电影《庐山恋》。

从街心公园看过去,全是红色的房顶,一直保持着上世纪初的建筑本色,遥望对面山上,观云亭半隐在在淡淡的云雾中,逍遥自在,富有诗意。

到达旅馆。我放下行李就急急忙忙开始了两天的行程,又从旅馆老板那里借了一根拐杖,据说庐山登山都得用。

含鄱口

今天天气阴,不是登山赏景的最佳时候。第一站先去远地著名景点含鄱口,含鄱口是观日出观云海观鄱阳湖的最佳地方。当天那天云雾未散,我没有领会到含鄱口的精髓,以为看不到扬子江和鄱阳湖就是白来一趟,其实这里观云海更是壮观。

“含鄱口”字样的石柱大门左右两侧写有“湖光”、“山色”四个大字,充分表达了该景点的精髓。漫步在岭脊上,北可望五老峰,东可瞰鄱阳湖,南可眺大汉阳峰。

含鄱口之所以闻名是因为五老峰、大汉阳峰和鄱阳湖的衬托,这种壮观的衬托在含鄱口观日出时发挥到了极致,阳光下山峰侧映,湖光闪耀,云雾的衬托则是缥缈隐身,让你对美景难以观赏极致,吊下极高的胃口。

为了致敬含鄱口,我在后来的行程中总共来了三次,决心要融会贯通,于是我看到了云雾和晴天的景色,终于领悟到了含鄱口景致的精髓。明代诗人王世懋对此深有体会,他在《度含鄱口》诗中云:

苍虬绛节度峥嵘,下界微茫勺水明。 最爱他山云似絮,不知身在絮中行。

一上含鄱口没有观察到理想的风景,我又转往著名的仙人洞。在仙人洞我也就看了看毛主席曾经坐在藤椅上照相的大门,以为不过如此,照了照相就走了。

去天池又上了当,找了半天的天池,最后不过是寺庙前的一水池,有几只王八趴着。看了半天,我觉得庐山不过Just so so。我于是决定还是先去看看“三叠泉”,因为路上旅游公交车上到处印着宣言:“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

三叠泉

没想到去三叠泉的行程异常辛苦,沿着一条溪流边的小路往山下走,溪流中尽是鹅卵石,还有巨大圆润的巨石,风景优美。穿越茂密的树林,可以领略绝美的山间风光。

一条小轨道沿着小溪下行,游人可以乘坐轨道车厢里来回,虽然节省体力,但也很难欣赏小溪的幽静。

而且轨道只不过是全部旅程的1/3,还有3300级台阶要数,广播中园方一直呼吁游客要量力而行,劝阻心脏病和高血压不要前往三叠泉,可见前往三叠泉还是有较大难度的。

去时台阶向下,台阶非常陡峭,特别费小腿,这个时候拐杖就有大用,用拐杖撑一下,可以大大减轻上身对小腿的冲击。

无论是上台阶还是下台阶都很累人,我想起了文学大师丰子恺的话,他说无论旅程有多么艰难,我慢慢走多休息总能走到。

前往三叠泉是走在一个向下的山谷当中,仿佛前面有无尽的山门,伴随着壮丽的画篇慢慢打开。因为历经了艰辛,所以到达三叠泉,才感觉三叠泉格外的壮观。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从上而下飞奔而下,当时我就想起了李白的诗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当时以为这里就是诗人当年观瀑布的地方,后来才知道不在这里(其实千年前的故事谁能考察清楚)。三道瀑布如三道白色帘幕从巨石垂坠而下,溪水汇聚成青翠欲滴的池塘,很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三叠泉的魅力不仅仅来自于其壮观的自然景观,而是因为许多传统的中国文学艺术作品都取材于此。据说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曾经徜徉在三叠泉附近,享受这这壮观的瀑布风景以激发灵感。

他就用"天门九重云水烟,岳降神猿俯翠前"一句来描述三叠泉的美。漫步三叠泉,听那潺潺流水濯濯入耳,顺着石阶向下走,豁然开朗,空气清新。

在三叠泉留连往返,听水声悠扬,于此感悟清凉,那些美不胜收的风景引发了人们天性中的制高点。

最令人无奈的是,历尽千辛万苦从山上下来,又要经历更大的辛苦返回去,而且还反过来向上爬台阶——安排失误了,应该是离开庐山时,翻越五老山,下探三叠泉,然后出东门直接结束庐山的行程,这样可以不用爬台阶走山路返回。

结果就是这样,无非是多锻炼一下,上台阶费大腿,拐杖还是作用很大,这次是借助胳膊的力量上升,减少腿的疲劳。简短截说,游览三叠泉整整用了一下午时间,全天步数达到了36000步,占据了所有人的屏幕。

芦林湖

返途经过了芦林湖站,于是又抓紧时间参观了毛泽东同志庐山旧居,芦林湖一号别墅,现在成为了庐山博物馆。里面松树挺拔苍翠,郁郁葱葱。

能够想象当年伟人在此散步休息的场景。别墅内有毛泽东当年居住过的卧室、办公室、会客室、餐厅等,家具装饰还按照原样摆放。

博物馆内多处展出毛泽东的文物和图片,还有他当年居住芦林湖别墅时用过的物品。游客可以感受到毛泽东生前活动场景。

同时,博物馆中也有关于庐山地质构造、起源、历史、文化的展览,以及庐山的历史变迁,其他文化遗产物品等。整个博物馆走访下来,更能够体验并领略毛泽东在庐山度假时的风景和文化气息。

锦绣谷

参观庐山博物馆发现许多名人都去过锦绣谷和花径,于是决定第二天决定去看看锦绣谷和花径,然后再看看庐山的历史人文景观。这之前二去含鄱口看看能否看清楚景色,结果还是云山雾罩的,什么也没有看到,只好去锦绣谷。

锦绣谷和花径位于如琴湖的两边。往天桥循左侧石级路前行至仙人洞,为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这便是庐山锦绣谷。有小路靠着山壁而建的,一路上古木参天、花香扑鼻,令人身临其境。

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因为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相传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游览锦绣谷,即兴诗云:

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 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

沿锦绣谷傍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游览,有人形容:“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没查到这首诗的出处,但描写游览锦绣谷非常恰当,这种感受目前无人能超越。

锦绣谷中多奇形怪状的山崖巨石,有的如同雄狮猛虎,有的如同猿猴仙翁,有文写道:“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狮长啸,如猛虎跃涧,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盘坐,栩栩如生。”这些描写已经接近了极致,形象生动。

路上还有天桥、好运石,险峰 、谈判台 、梵音泉 、猪头峰 、观妙亭 、劲松 、御碑亭等景点。其中谈判台是蒋介石与马歇尔上将就国共合作,多次会谈谈判的地点。

仙人洞

沿着山路前行,没想到锦绣谷竟然联通着仙人洞。我并不知道仙人洞原来还真有个洞,以为是毛泽东同志坐在藤椅上,形容圆形大门里面景致的诗句,所以并没有下到仙人洞游览。

一股清新的风迎面而来,恍若来到了神话故事中仙人修行的仙境。我专程去仙人洞并没有看到有什么风景,游览锦绣谷反而看到了著名的仙人洞。

毛泽东笔下的“无限风光在险峰”,来自下面这首诗《七绝》。他写下这首诗的地点,就在今天的庐山风景区内的锦绣谷景点,紧挨着花径。他通过自己的笔,以革命乐观主义借景抒怀,坚定全党、全国人民前进的信心。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花径

花径则在锦绣谷的另一边,如琴湖大林寺附近,据说如琴湖从空中看下来很象一只小提琴故名。游览完锦绣谷可以从仙人洞转到花径反向游览,能节省时间,但是看到的景色就是反的。

由于该景点导游经常带游客光顾,来往的旅游车很多很方便,所以我还是乘车返回锦绣谷,从另一边正向游览花径。

当时的白居易在官场上被政敌陷害,做了江州司马。司马是幕僚性质的官员,这使他有大把时间到庐山闲逛。这首《大林寺桃花》是他游览花径时所作,能够让人感觉到春季的花径鲜花盛开,春意盎然。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所以游览花径主要是缅怀诗人当年的意境,想象千年前古人的踏青赏花生活。现在花径的依然还有不少花开着,吸引了大量游人前来观赏留影。

美庐别墅

美庐别墅作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庐山别墅,相当于他们的夏都官邸。蒋介石在此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做出了许多重要决策。

美庐墙壁上挂着宋美龄不同时期的半身照片,以及蒋介石夫妇在美庐生活的部分照片。当年“第一夫人”的卧室,室内陈设基本保持原貌,居中有双人床,

宋美龄弹奏过的德国制造的立式钢琴,宋美龄阅读收藏的精装英文书籍,宋美龄画的《庐山溪流》等三幅水彩画等,还有一台煤油燃烧制冷的冰箱。

还能看到第一夫人的浴室,据说抽水马桶还是进口的,但是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浴室显得很简陋。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也曾居住在这座别墅,他曾经在别墅小院子的石桌石凳边,休息抽烟,回忆历史,苦思冥想,策划着新中国的重大风云事件。

后来芦林湖一号别墅建好后,毛泽东来庐山就一直住在那里,再也没回来。

五老峰

游览了庐山以上的各大景点,我感觉已经能揭开庐山的真面目了,但是唯一遗憾的是三上含鄱口仍然没有看到庐山下面的风景,只是看到了五老峰的壮观。原本没计划攀登五老峰,因为第一天参观三叠泉耗费体力过多。

但是现在看来已经提前完成了参观游览活动,体力充沛,于是决定还是前去攀登五老峰,揭开庐山真面目的最后一层面纱。

李白在庐山留下的诗篇数不胜数,除了那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他还就庐山五老峰作下了《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李白上次只是望庐山瀑布,这次是直接登庐山五老峰,可见五老峰在李白心中地位尤其不一般,我当然应该寻着诗人的脚步攀登五老峰。从含鄱口看五老峰是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所以称作 “五老峰”很形象。

攀登五老峰一开始有很长的台阶要拾阶而上,这里就很耗费体力,所以到一峰的距离就不近。我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学习丰子恺的法子,多休息慢慢走,总会走到。

到了一峰时云雾还没有散开,但是我很有信心,据当地人说庐山一般在下午四五点云雾会完全散开,到时候我就能够看到庐山的所有真面目。

慢慢继续攀登到二峰三峰,才体会到原来庐山也有险要陡峭的山峦之美,原以为庐山不过是人文风光,避暑胜地,亭台楼阁。

五老峰补上了这一课,让我们认识到庐山在中国五岳名山面前也不失色,不缺少巍然壮丽的山峰之美。

尤其到了三峰之后,云雾渐渐散开,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为大观,能够看到隐隐约约看到远处蜿蜒的长江,宽广的鄱阳湖,水面在阳光下熠熠发光。

四峰是最高峰,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眺望远处的群山,脚下的林海如茵。

走近边缘,人们已经脚软肺喘,但是我却稳住身心,并投入到这片美景中,绝对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验。从峰上俯瞰,整个森林和山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像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

从四峰望五峰,中间是一巨大的山谷,一上一下要许多时间和体力。询问四峰小卖部的服务生,他说四峰都上来了,还能错过最后一景?也是,人生还有几回搏,此时不登待何时?

前面传来了一群来自武汉大学生的笑声,寻找更壮观的景色,让我忘掉了所有的疲劳,到达五峰时,所有云雾皆已散开,一个明明白白的朗朗乾坤展现在我眼前,眼前的风景美得让我无法呼吸。

整个周围都是层层叠叠、高耸入云的山峰,湛蓝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映衬下更是生动跃然,同时还随处可见不知名的小花。

这时长江蜿蜒而下,鄱阳湖点点小舟,看得更清楚了。赶紧在群里炫耀,声称创下了我班的登山纪录,看看下次谁能打破我的纪录。

当然离旅游车发车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于是赶紧往回赶。下山路上发现四峰那个服务生竟然是位残疾人,下山的速度快得惊人,所以他是身残志坚,令人钦佩。

庐山之险奇,名胜通九派。游客如织,纷至沓来。盛世长安,故宫紫禁城。但我更喜欢庐山,那里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历史文化的韵味。

这次登庐山,我既感受到了庐山自然风光的美丽和恢弘,又体会到了庐山人文历史的博大精深,内心颇具满足与感悟。

在这片起初云山雾罩的风景中,先领略自然的美妙和神秘,再体验人生攀登奋斗之艰辛,最后云开雾散豁然开朗,领悟夕阳无限好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