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尘层的说法科学吗(扬灰层的详细解释)

浮尘层的说法科学吗,扬灰层的详细解释,小编带你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买房时,相信大家都多多少少听到一些所谓的业内人、专家的指点。这些指点往往有板有眼,一时流传颇远。有些人对这些传言深信不疑,奉为宝典,有些人则持怀疑态度,力求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如,“9-11楼是扬灰层”,这个传言相信大家都看到过吧?很多“砖家”都会力劝大家“不要买”,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是如何的呢?

扬灰层这个概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个名词经常会在楼层风水中出现,大概的意思就是大气浮沉存在的一个楼层,由于气流和建筑微环境的影响,建筑物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部分灰尘密度较大,对于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但是扬灰层是真的存在吗?网络上更流传着不少 " 骇人听闻 " 的言论:高层建筑的 9 至 11 楼是 " 扬灰层 ",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这里的污染物密度最高。买了这几层的房子,就只能一辈子吃灰了。

但是,物理专家指出,10 层左右是 " 扬灰层 " 的说法是不符合大气物理常识的。因为在离地面三四十米高的地方,灰尘是不会停顿的。灰尘在距离地面 10 公里至 52 公里的大气平流层都不会停下来。也就是说,一般普通高层楼都没有所谓的扬灰层一说。

扬灰层只是一种说法,并未科学测定。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污染物随气流不断沉降和流动,在空中没有污染源的情况下,楼层越高,空气相对越干净。所谓的 " 脏空气停顿 ",可能是指 " 逆温层 " 现象。

通常情况下,大气层高度越高温度就越低,空气易对流,使污染物扩散。但当秋冬季节及特殊的气候条件下,气温可能会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大气就会出现 " 逆温层 "。逆温层的厚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像厚被子盖在城市上空,妨碍城市污染物的扩散。但逆温层的高度是变化的,污染物在逆温条件下的分布也在不断变化,并不会固定地停留在一个高度上。因此,仅以层高断定 " 扬灰层 " 不准确。

上海一小区的业主们在自己的住宅楼内进行了一次为期3天的小实验,在3楼、10楼和23楼的主卧飘窗位置观察积灰情况。结果显示,三个楼层积灰程度并没有明显差别。当然,这个实验非常粗浅,不过这种实验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

科学家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在石家庄某高层建筑附近的颗粒物监测结果显示,空气中直径在 0.5 微米以下的小颗粒物在高度 24 米处(相当于 8 层上下)呈现最大值;直径在 2.5 微米以下的在高度 7 米处(相当于 3 层上下)呈现最大值;而直径在 10 微米以下的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总体来说,近地面处灰尘的浓度较高。随高度增加,灰尘总量(总悬浮颗粒物)减少了,而其中微小颗粒物所占比例则越来越大。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楼层越高,空气中的较大颗粒就会越少,而较小颗粒则变化不大,并且颗粒都是呈现出楼层越高,污染物逐渐减小的趋势。而传说中的 " 扬灰层 ",其实并不存在。

看了上面关于“扬灰层”的辟谣,大家是不是对以前深信不疑的那些传言都产生了怀疑了呢?其实,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要轻易相信,至少要多方面了解之后,再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否则盲听盲从,就会落入那些伪专家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