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是淡水鱼还是咸水鱼(河豚生活在海里还是河里)

河豚,因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江、浙一带俗称河豚。

大多数种类河豚的体形特征:体圆棱形,背侧灰褐色。

有白色的条状或虫纹状小斑点散布,鱼体光滑无鳞,肚腹是黄白色,背腹部有小白刺,眼球半露并内陷,鳃不明显,有两个形似人牙地牙齿,口小,有气囊。

广东称乖鱼或鸡抱,而广西叫龟鱼,山东一带称艇巴,河北一带叫腊头。

河豚遇敌逃跑时腹部膨胀迅速上浮,古人记载“触物即嗔怒,腹胀如气球浮起而取之”。

河豚的形态特征决定了它们游泳能力不强,除常规性移动外,徊游的距离不是很长。

河豚大多数体长在10--20厘米之间,体重在300克左右,属于小型鱼类。不同种类的河豚,体形有较大的差异。

河豚是淡水鱼还是咸水鱼?有生活在淡水中的品种,也有生活在海水中的品种,史料记载∶河豚,江、海、河皆有之。

河豚又叫河鲀,是温带和热带近海底层鱼类,常生活在海洋中下层,有一些河豚种类生活在淡水里面。

不同品种河豚分布的水域有差别,有些生活在淡水中,有些生活在河流入海口的地方,即半咸水的地方,还有些生活在咸水中,说河豚是淡水鱼还是咸水鱼不是科学表达。

一些被称作“汽水鱼”的河豚生活在河流入海口的地方,之所以称为河豚,是由于它们具有季节性洄游到淡水的特性,它们会在特定的时间内回到淡水中产卵。

完成交配产卵繁殖过程之后又回到它们原来的咸水生活环境中,从而被许多人认为河豚是河鱼,这说明河豚可以在淡水之中生活,暗纹东方豚等品种就是一直生活于淡水之中。

河豚大多数分布在海岸附近,我国的河豚都有洄游习性,在繁殖季节会从海里洄游到长江中产卵,像是河鱼,实际上是海鱼。

河豚除了具有洄游习性外,还具有胀腹习性、钻沙习性、转动眼球和眨眼习性、相互厮咬的习性、呕吐习性、发声习性。

胀腹习性有利于逃避敌害,河豚腹部皮肤伸缩程度大,有利于胀腹漂浮,消化道前端一部分进化为可伸缩的膨胀囊,也有利于胀腹漂浮。

钻沙习性,河豚常将腹部朝下,然后将身体左右剧烈晃动,埋于沙中,眼睛和背鳍露于外面,可能是一种睡眠或者休息方式。

河豚有转动眼球和眨眼的习性,河豚觅食时眼球不停转动。河豚有相互厮咬的习性,当身体相互接触或密度过高时,有疯狂厮咬的习性,可能是争夺、占据生活空间的表现。

呕吐习性,当河豚生活的水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河豚很快将胃中食物吐出,所以,在养殖河豚时,应避免水环境急剧变化。

发声习性,当环境发生改变、受到惊吓或攻击时,河豚在腹部膨胀成球形的同时,会发出“哧哧”、“咕咕”声音,以威吓敌害、防攻击。

河豚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高档名贵水产品,有"菜肴之冠"之美称,但其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中含有剧毒,处理不当或误食,轻者中毒,重者丧命。

河豚肌肉主要为白肌,无肌间刺,是制作生鱼片的上佳原料。野生河豚鱼肌膜白色,而养殖河豚鱼肌膜多为黑色,据此可以区分出野生和养殖河豚。

河豚肝脏发达,形状较特殊,占鱼体比重较其他鱼高,在性腺发育成熟的过程中肝脏积累物质可转移到性腺中,使肝脏体积和重量有所减少。

河豚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孵化的鱼类,据报道,个别河豚存在雌雄同体现象,在5727 尾河豚中可发现17 尾雌雄同体河豚鱼。

雄性精巢一般无毒,可供食用,并且味道胜于肌肉,但卵巢具有剧毒。

据化学分析,河豚毒素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发现毒性最强的非蛋白质之一,该毒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经过一般的炒、煮、盐腌和日晒等,均不能很快破坏它,所以人畜中毒死亡率极高。

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

专家提示,河豚毒素中毒无特殊解毒剂,预防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管理部门严查,发现河豚鱼应该集中处理,禁止零售河豚鱼。